当前位置: 首页 > “后小康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 正文
李实: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与路径选择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11-17 20:21:06 编辑:

李实: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今天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科创建40周年,举行这么一个非常隆重的庆典,我对经济学科成立40周年表示祝贺。今天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学来说也是一个大喜的日子,特别是张培刚青年奖影响力很大,今天有3位杰出青年学者获奖,我也向他们表示祝贺。我想到11年前第三届张培刚青年奖,我是获奖人之一。那时候张培刚老先生还在,在颁奖典礼时给我亲自颁奖。我珍藏了照片,每次看到都特别感动。获得张培刚青年奖,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激励,从那以后我感觉研究做的越来越好。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路径选择。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我不是特别全面,浙江大学6月份才成立共同富裕与发展研究中心,以后我们一起合作,一起研究共同富裕的问题。在研究中有很多体会,特别是对共同富裕内涵的理解,内涵,路径的选择,有一些看法,确实更多是疑惑,在这里把我们近期的研究成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具体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共同富裕的目标应该怎么设置。第二,通向这个目标我们应该选择什么路径。第三,与这个路径相配合的一些相关政策,包括共同富裕政策,公共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一、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从现在一些相关文献和专家学者研究来看,大致都同意共同富裕要分阶段推进,因此需要阶段性的目标。阶段性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35年。要在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从现在开始到后面15年的时间,我们要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并且在推进过程中能够取得一些成效,这是第一阶段的目标。

第二个阶段是2050年。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在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能够建立一个富裕水平共享程度上基本达到共同富裕的标准,但不是全面实现。

第三阶段是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我设定为下个世纪建党第二个百年,也就是在2050年以后再经过大概7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按照这三个阶段性目标,我们要设定相关的指标,比如经济发展指标,富裕指标,共享指标,到2035年、2050年达到什么状态,到下个世纪初达到什么状态。怎么设定这些指标取决于我们对共同富裕内涵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学术界甚至一些政府部门理解还是有很大不同,有很多争论,到底共同富裕应该包括什么,不应该包括什么,富裕包括什么内涵?大家有比较宽泛的理解。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裕,经济学家们更加偏重于物质上的富裕。物质上的富裕应该包括什么?我们认为首先是收入,全体人民的收入要高,或者人均GDP要达到很高的水平,另外是财产,包括居民财产水平,居民财产积累,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第三个是公共服务,收入、财产和公共服务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和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在这三个方面既能达到比较高的富裕水平,同时又达到很高的富裕共享程度,这样就可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

根据已有的文献,和一些其他国家相比,到2035年我们的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所谓中等发达国家不是指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而是指有一部分国家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现在来看大概人均GDP2万美元左右,到2035年我们如果要是能够达到25000美元,这样基本上就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致相当。这是指我们的富裕水平。在共享程度、收入差距、财产差距上能够有明显的实质性缩小,不是说收入差距要缩小到很小的程度,要有明显性的缩小。第二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提高人均GDP水平,相对于2035年能够翻一番,达到人均GDP5万美元的水平,5万美元的水平和当时大部分发达国家,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门槛水平,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门槛大概是3万美元左右,如果我们达到5万美元,可能会达到门槛水平,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差距能变得更加合理,到了下个世纪,按照共同富裕的标准,我们的人均GDP能够处在全球收入最高的10%的国家和经济体中,能够成为全球富裕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确实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阶段,从富裕的角度来看,设定这些目标都是偏高,为什么会偏高?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比较高的标准,这样才能够更我们带来更多动力,同时让我们看到实现这些标准要靠改革。没有改革就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准,因为我们现在的改革处在停滞状态,十年以前有很多人说改革已经成为一种神话,一种传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处在相对停滞的状态,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改革,基本上没有明显推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确定共同富裕的目标来进一步倒逼改革,现在不改革的话,中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这是我们确定一个比较高的发展目标的初衷考虑。

二、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从路径上来说,我认为比较关键的有这样几条路径。

一是要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我们富裕程度不高,如果继续提高富裕程度,还要加快发展。我曾经做了一些测算,如果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25000美元,就要保持每年经济增长率超过7%,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是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还是需要继续推进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

二是在共享方面,要缩小城乡差距,缩小区域差距,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要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在提高发展方面,强调创新、创造,特别要激发内生活力,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创造力。

四是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发展差距。现在城乡差距不仅仅是收入差距,包括发展中的差距。之所以存在这么大的城乡差距,主要还是在于城乡融合发展不够,而且城乡融合发展主要障碍,就是农村的土地制度问题和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这也是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土地制度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农村发展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负面因素。没有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村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农村发展最后还是需要大量资本金进入,大量人才进入。土地管的死死的,资本进不来,人就不可能进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发展靠什么,靠农村现有的老弱病残人群吗?这是很没有希望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地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与此同时,过去我们都认为农民工市民化可能仅仅是农民工在城镇融合中的问题。然而,农民工的市民化反过来会影响到农村的发展。我们现在都在农村看到,农村当中的人口结构越来越老龄化,农村的老龄化远远超过城镇、因为大量农村老人留在农村,进不了城市,他们在城市当中没有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包括住房保障,如果他的子女在城市中能够享有住房保障,享有公共服务,这些农民工的子女就能够带到城市去,就没有那么多约束,农村中很多老人就可以随子女到城市居住,也没有这么多留守老人。因此,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路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现在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主要还是在于转移性收入,如果看一下财产性收入差距,实际上城乡差距在扩大,农民的财产性差距占的比重大概不到2%,城市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已经超过10%,财产性差距的城乡差别还在不断扩大,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要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农民有什么财产?只有土地,让土地回归到农民,让农民真正拥有土地,获得土地收益。

五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我不认为区域差距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只要我们能保持要素流动,特别是劳动力流动,区域差距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会逐步解决。这里需要一些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市场化。从2000年以来会看到区域之间收入差距在缩小,包括人均GDP的差异,工资性收入差距,其他居民收入差距,实际上是在缩小的,就是因为这几年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

缩小收入差距,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城乡差距问题,还有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人群之间收入差距问题可能更多和人力资本有关,如果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可能更多要考虑怎么能够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发展能力差距,以后的收入差距更多和个人发展能力差异有关,那就需要教育,特别是要把很多优质教育资源往农村倾斜,往弱势人群倾斜,等到经过10年、20年,基本建立比较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我们进一步缩小人与人之间能力上的差距,就可以更加有效的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

为实现共同富裕,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中、提低政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在收入差距扩大的背后因素是财产差距,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仅仅使用收入分配政策可能是不够的,更多要考虑到财产差距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财产差距在扩大,扩大的规模和现有经济发展格局有关系,还和比较有效的调节财产分配政策手段有关系。中央马上要搞房产税试点,通过房产税包括遗产税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财产分配中出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初次分配当中的问题,大家可能认为初次分配问题不大,都是由市场决定,既然是市场决定的,分配的结果是合理的,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初次分配是由市场决定,但是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我们是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都是不完善的市场,这个市场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分割的问题,垄断的问题,扭曲的问题,这样不完善的要素市场不仅仅不会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不会带来合理的报酬分配,要素报酬分配,初次分配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大要素市场建设,让我们的要素市场能够变得更加完善。

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提低。低收入人群中应该有一部分人群的收入接近中等收入人群,大概有20%、30%,如果给他们更多发展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收入,几年以后他们会成为中等收入人群,这样中等收入人均规模会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当中一部分的脆弱人群,有一部分农民工现在是中等收入人群,但是他们就业不稳定问题,收入不稳定问题,会使得他们随时有可能掉入到低收入人群,这样就需要我们相关政策把这部分人群留住,才能够不断有效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二是税收改革,让税收能够发挥更大调节收入分配作用。一个是调整税收结构,现在直接税比重偏低,间接税比重偏高,直接税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间接税在扩大收入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税收结构使得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当中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个人所得税会缩小收入差距,只使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下降不到1个百分点,幅度非常小。要使得社会保障缴费能够更加累进性,现在的社保缴费往往高收入人群的缴费少,低收入人群反而缴费多。要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一些相关数据显示,特别是养老保障,如果属于不同的养老人群,你的养老待遇差别是非常大的,怎么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不仅仅涉及到覆盖面问题,更多是提高保障水平,而且在高水平的保障基础上进一步实现高度共享,这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

四、共同富裕的前景。

如果我们同心协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共同富裕,到2035年或者2050年确实能够实现这个基本目标,人人都具有比较高的收入水平,高的财产水平,高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而且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整个社会能够达到收入上的高度共享,财产上的高度共享,公共服务的高度共享,人人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的演讲内容,谢谢大家!

(本文为速记实录,未经演讲者审核)

学术论坛
首页  |   学院简介  |   议程安排  |   报到须知  |   学科庆典  |   现场直播  |   媒体聚焦  |   致辞致贺

   CopyRight ©202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编:430074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