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后小康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 正文
姚树洁:后小康时代我国新发展格局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11-17 20:21:47 编辑:

姚树洁:把我跟李老师安排在一起,李老师讲的很多内容都是我想讲的,今天实际上对李老师全面系统的论述作简单的补充。我的题目是《后小康时代我国新发展格局》,探讨进入新时代、发展的新理念、发展的新格局怎么来解读,从这个视角来讲。讲之前,我先感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的邀请,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个人的想法,这不是非常严谨的科学研究,只是一个系统的观点而已。

我今天要讲的是后小康时代我们怎么看我们国家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的策略,我从四个方面来讲:第一,我提出非均衡发展演变为协调发展的发展路径,用这个来刻画中国过去40年和未来30年的发展动态变化的时间准入。第二,特别是当今时代进入新时代以后的协调发展与双循环发展格局之间的必然联系。第三,后小康时代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什么梦?刚才李老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我用我的视角补充一点。最后,作一点简单的总结。

中国4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区域城乡和人之间的非均衡发展,这是基于我最近一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里的一篇约稿,我刻苦地想了想总要有一点新的提法,改革开放的前25年或者30年应该用非均衡发展的特征来描写,进入本世纪或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党的十八大以后进入经济新常态,用一种协调发展的情况来描述。非均衡发展阶段,1978—2008年这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速是非常高的,主要因为原来中国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它的速度就显得比较快,确实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一再强调速度优先,为什么?因为我们穷,我们要解决温饱问题、基本的需求问题,所以速度当然是越快越好,这个时候也存在一些环境污染问题,甚至政治上的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结构性的腐败。另外就是人口红利非常丰富,中低端制造和市场资源两头在外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区间,我们的发展具有以非均衡发展促进高速度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不是凭空捏造的,我是有数据的,也发表了一系列英文文章。我提炼的这张表说明,从1979年到2003年25年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接近10%,总增长是10%,可比价格计算可以得到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高出1.68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高出2.12个百分点。25年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导致了中国形成一个三阶段俱乐部的经济发展形态,从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不断下降的趋势,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结构。而这种不均衡的结构加上前期的交通基础设施通行的阻隔,看似好像中国形成了三个明显的经济增长俱乐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中横发展。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拉大,加上城乡差距、人均收入水平差距,使得中国的基尼系数是持续虚高的。还因为有区域城乡隔阂,使得高的基尼系数不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从出口带动来讲,出口带动也是跟区域非均衡紧密相关,90%以上吸引外资出口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到了后面我们碰到了阻力就是下面要讲均衡发展的道理。从消除贫困来讲,经济增长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兼并效应,这种兼并效应增长能够让最穷的人得到好处,所以,我们绝对贫困的发生率,原来是比非洲的贫困发生率还高,比全球还高,但在1993年开始低于非洲,到了2003年开始低于全球以及精准脱贫现在是彻底地根除了。

协调发展最典型的分界点是2012年至今,但是之前的几年也是在协调发展,只不过我们没有作为一个国家政策大力提倡协调发展而已,这段时间的GDP增长速度告别了两位数,从差不多不到8%到现在的6%左右,我估计今后我们要保持6%也比较难,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朝向均衡发展,主要是因为内部有压力、人口红利缩小、人口老化、要素价格攀升、污染严重,区域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等等,这就是我们要转型升级、提高均衡增长能够给更多的老百姓带来的好处的一种政策的选择。在外部来讲,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2年的欧洲债务危机以及2020年以及2021年的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所造成的综合性全球性危机,加上美国的单边主义抬头、技术霸凌、全世界的政治地缘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得中国不得不认真重新思考原来非均衡新的路径,那就是通过区域协调、均衡发展路径,要区域城乡协调、降低差距,在降低差距当中释放权益性、全国性、全要素性的发展潜能,从而提高做大、做强、做优内循环。发展结果还是比较可喜的,比如说东部地区占全国的平均收入,按照人均收入来计算GDP,原来本世纪初是1.56下降到1.32,中部地区从0.7到0.8,西部地区从0.6到0.77,也就是说原来三个增长俱乐部之间不可逾越的藩篱正在被打破。这也是全国城市人均GDP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一直算到2019年是不断下降的。尽管我们速度放慢,但是因为我们基数提高了,那么中国在全球的地位提高了,这就促进了双循环的逻辑,在外部循环上,我们的韧劲和力量是在不断提高的,尽管我们的速度是在下降到了去年的6%,2019年的6.1%,当时我们的总量是直接飙升,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在提高,中国与同等发展中国家的距离在拉大,我们走在前面,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在持续地缩小。从这三个维度证明,中国进入稳定中高速度的发展它在全球的地缘政治经济的关系里面它的地位是在持续提高的,但是从内循环、外循环的关系来讲,大型的开放的经济体不可能长期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因为你的分子很难做大,中国发展进出口贸易速度世界跟不上里面,但是我们的分母是在不断扩大的,所以对外依存度是在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不断下降,更多的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要靠内部巨大的市场。我们采取这个政策显示了很多效果,什么效果?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跟我们相同新兴经济体,它们在每一次全球性和区域危机当中都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显著性的负增长,而中国这种有计划、有步骤、有战略的发展使得我们面对各种危机显示出了非常强大的韧劲,我们从来没有出现过负增长,这就是中国模式的最大的显示度,也是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优势,特别是新冠肺炎显示出来更加明显,我们看到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去年只有中国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所以出口贸易在去年全球份额里面,我们提高整整了1.6个百分点,这是非常不简单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知道我们为什么成功,所以我总结一下我们中国为什么能?因为中国以保人民、保健康为抗疫的最高宗旨,还有我们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支撑我们的物质供应非常的充足,还有现在的AI大数据革命刚好在抗疫斗争中投入了使用,技术帮了我们的忙。另外我们的社会治理能力超越任何其他一个国家,特别是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群联结这么一种万众一心上下一体化的管理措施,使得我们的经济在面对巨大灾难面前居然还能够实现2.3%的正的增长,与全球负的3.6%的萎缩和美国3.5%的萎缩、欧盟8.6%的萎缩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我们的均衡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效果。我们出口贸易增长占全球比额的增长,去年达到14.65%。

后小康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我们重要的思考是什么?第一点思考就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分阶段发展策略,到了下个世纪,我还是分三个阶段,一个是“十四五”规划,一个是2035,一个是第二个百年,“十四五”规划就是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要维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我们的工作就是“六稳”“六好”,最重要就是稳就业、稳增长、稳民生,2021年人均GDP,就今年我预测一定会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是什么概念?1978年我们人均GDP只是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的1/3,那跟全世界的人均水平我们是做梦当中进行比较,然后今年超越,这是一个里程碑的飞跃,这是继突破1万美元以后的第一个里程碑,第三个里程碑就是要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就是明年后年的事情,但是我一般不敢写出来,因为写出来在网上必然被拍砖,因为你说得太快了,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快,要达到1.2万—1.25万美元之间,要看第四季度我们现在疫情比较严峻,但是1.2万美元是肯定的,2025年前轻松的,两到三年进入高收入经济体,我把时间轴拉到2025年轻松地进入高收入水平国家,全球将只有16%的人均收入高于中国,中国占全球18%的人口比例,大家用这两个数据可以想象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冲击,也从这个冲击就能理解特朗普和拜登为什么对中国是这个态度,因为他们都是基于修昔底德陷阱的理念。我们的挑战和机遇还是并存的,我们并不是说就非常乐观轻松就能过去,我们还是有一定的战略定位,这是艰苦和卓越的新征程,地缘政治发生激烈的变化挑战越来越严重,国内的挑战刚才讲了,那么机遇也是有可能的,我们机遇在于40多年雄厚的基础、社会稳定、有力有效的政府、勤奋敬业和谐的民众、新科技对中国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极其有力、区域均衡新格局基本形成、国家软实力同步发展,我们的对策就是科技创新作为驱动,以前可以跟踪模仿学习看中学,我们现在也还要这么做,但是我们在少数领域或者更多领域进行科技创新驱动,因为我们要引领世界。另外是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效益的高度统一,充分利用大数据、新能源、智能化新兴的工业革命,促进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最前面,还有是社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阻断贫困传递、彻底消灭贫困、缩小相对贫困的和谐方面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文为速记实录,未经演讲者审核)

学术论坛
首页  |   学院简介  |   议程安排  |   报到须知  |   学科庆典  |   现场直播  |   媒体聚焦  |   致辞致贺

   CopyRight ©202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编:430074   电话: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