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后小康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 > 正文
刘志阔:税制改革、营商环境与市场活力
来源: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11-17 20:24:09 编辑:

主持人: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确实呈现出一种停滞,或者遇到比较大的阻力,我们至今也在寻求怎么去破解,其中国企改革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也都知道这个很困难,而今天刘教授提出的双重混改确实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我相信对于决策部门有着重要参考意义。

下面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刘志阔教授。

刘志阔: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借此机会介绍一下税收方面的改革,我自己主要是做税收方面的研究,一个基本的研究背景,近些年来中国税收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以大规模减税降费为特征的税收改革。给大家一个数字,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减了7.6万亿的税,今年三季度减税9000亿,近几年来我们一共减了8万亿的税。另外一个数字是,很多研究中关注2009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

税收动作在近几年来是非常之大的,几乎每年都有非常重要的税收改革。从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到2017年简并增值税税率,18年降低增值税税率,19年对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进一步减税,2020年疫情冲击下又有很多减税政策。即使在2021年的时候,前两个季度减税7000亿、三季度减税2000亿,四季度所有小微企业全部缓税。近些年来,税收领域的改革层出不穷,我想表达一个基本观点是,税收领域的改革太多了,而且太频繁了,其它领域的改革相对来说是非常不充分的。无论是今天上午李实老师讲的中国改革的停滞,还是刚才刘瑞明老师讲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人民日报里去搜改革+其他关键词,如果把12年作为基准之一,会发现以税收改革为的关键词的报道,近十年来上升了2.5倍,而财政相关改革基本上下降了一半,国有企业几乎没了。现在整个中国经济改革对于税收抱有太大的期望,比如说在创新方面,大家一直在讲创新驱动需要税收做贡献,无论是对高新企业优惠税收;还是对研发部门的加计扣除;在环保领域也希望税收出一些调节手段,像环保税,现在讨论的碳税;在开放环节中,关税调整,出口退税;内循环中也要强调税收的作用,在发展共享环节中,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也把很多希望寄托在税收上,例如房产税改革和个税改革。

税收是起作用的,但是税收没办法承担这么众多的功能。过去几年中以大规模减税降费为特征的政策到底有没有效果?这些效果的衡量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看有没有新增市场主体,另外一个是看存续企业的变化,不同企业受到的减税政策的冲击有差异。右边的图反映了减税之前确实没有效果,减税之后是有效果的,说明过去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效果是有用的。但是另外一个维度,税收改革的效果取决于其他维度的改革。如何度量其他维度的改革,我们用了很多办法,比如营商环境。在中国的研究文献中有非常多关于制度环境的衡量指标,无论是市场化指数,还是政商关系,还有行政审批指数,也包括一些国有占比,我们基本上把文献中能用的衡量制度环境和改革维度的变量都找来看了,发现这种效果非常依赖于其他制度环境好坏,如果其他制度不改革,其他环境比较坏,税收几乎没有任何效益,整个效益基本依赖于其他维度的效果。我想表达一个观点,税收的改革非常依赖于其他维度的改革,而其他维度的改革对于税收改革的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中国的改革一定要是全面改革和协同改革,只依靠某一个维度的改革是非常非常制约其效果的。

在大规模减税降费过程中,其中有一个设想是减税起到了很大效果,这些效果能不能进一步涵养税源,增加市场活力,进一步带来税源,使整体税收收入和财政收入下降不会太快。在这个方面我们进一步去看,由减税所带来的无论是新增市场主体,还是企业绩效的改善,能不能贡献相应新的税收来源?结论是可以带来一些税源的,但是由于新增市场活力所带来的税源远不能抵挡减税的下降幅度,所以减税如果再持续这么下去,接下来非常清楚的就是财政风险。未来几年当中,税基本上是不能减了,所以现在再考虑的就是有没有新增的税种,关于房产税和个税领域的改革又层出不穷地被讨论。从宏观上看也是这个样子,这里有一组数据,一个是财政支出的规模,一个数据是财政收入的规模。财政收入基本上9成以上靠税收,2019年、2020年财政支出规模大约是24万亿,财政收入大约是19万亿,随着减税降费的推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两者之间的差异基本上最后只能靠债务去承担,这里面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叫李嘉图涨价。另一个考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确确实实会发现即使是在宏观上,也会发现15年大规模减税降费之后,无论是宏观还是企业维度的各种衡量,税收真的在下降,但是支出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如果收入再持续下降,支出没有改革,接下来要么可能就是财政风险,要么就引起通货膨胀。

结论是减税是有作用的,但是存在相应限制条件,依赖于其他维度的改革,尤其是各种改革的相互协同,包括各个维度的很多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期间中国大规模减税政策很难可持续,如果再像“十三五”期间减8万亿税,可能会引发比较大的风险问题。如果财政各种改革,只局限在财政领域的改革,只依赖于税收也是不行的,属于没有支出的改革,支出不变,甚至在缓慢上升,税收不断下降,中间就是大量风险问题。

以上是我的报告,谢谢大家。

(本文为速记实录,未经演讲者审核)

学术论坛
首页  |   学院简介  |   议程安排  |   报到须知  |   学科庆典  |   现场直播  |   媒体聚焦  |   致辞致贺

   CopyRight ©202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邮编:430074   电话:   邮箱: